曹禺所作《雷》,是中国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杰出之作,作品讲述了两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范文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话剧雷雨的观后感,仅供参考。
关于话剧雷雨的观后感篇一
30年前,周家少爷周朴园同侍女侍萍私下相了,他们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周家反对他们的结合,为了给周朴园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硬是把侍萍逼走了。侍萍怀着满腔的悲愤,抛下大儿子周萍,抱着小儿子投河自荆被搭救之后,她嫁给了鲁贵,并生了一个女儿四凤。
30年后,靠着盘剥工人,周朴园已经成为一个煤矿公司的董事长。他又有了一个年轻的妻子繁漪,并且有了一个儿子周冲。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运的捉弄,鲁贵和四凤先后来到周公馆做了佣人,鲁大海(侍萍抱走的那个小儿子)也到周家煤矿上当了工人,并作为罢工代表反抗着周朴园的剥削和压迫。周朴园是个“社会上的好人物”,但在家里,却是一个专制的家长。在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中,罪恶在悄悄上演:周萍和自己的继母繁漪私通,后来为了摆脱繁漪的纠缠,也为了悔改自己“以往的罪恶”,他到四凤那里寄托,并让四凤有了身孕。侍萍来到周家,与周朴园相认,虽然周朴园一直着侍萍,但当她真的出现在面前,他又觉得她是来算旧账的,试图用钱替自己赎罪,遭到了侍萍的拒绝。
终于,在一个雷雨的夜晚,所有的矛盾冲突有了一个总爆发。得知自己和周萍的血缘关系,不堪忍受打击的四凤冲入雨中,不幸触电身亡。一直暗恋着四凤的周冲追了出去,也为救四凤而触电。在一片混乱中,周萍开枪自杀。最后,只剩下憔悴的周朴园,陪伴着痴呆的侍萍和疯了的繁漪。剧本描写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在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心来拯救自己”,但不管怎么挣扎,怎么呼号,也难以逃脱悲剧性的命运。
虽然对于这种悲惨命运的成因,作者归结为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以及这斗争背后的或者叫做“上帝”或者叫做“命运”的主宰,但悲剧的直接原因还是周朴园30年前所造的罪孽,因此,剧本客观上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周朴园所代表的那个阶级。
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化了的封建家长,在社会层面上,他是一个冷酷的吸吮工人血汗的资本家,干尽了昧心的勾当;在家庭层面上,他是个自私专横的家长,容不得半点的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从精神上、感情上、上,压迫着他的妻儿,造成了繁漪的畸形反抗,并制造了新的罪恶。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当然,周朴园也不是某种政治概念的符号,而是血肉丰满的复杂人物,他对于侍萍的感情是真挚的,面对侍萍时流露的忏悔也不是虚伪的做作。
另一个人物侍萍则纯然是一个受害者,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自己的女儿又重蹈覆辙,甚至陷入更悲惨的命运中,这种悲剧性深刻表现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的不幸,控诉了社会的不人道。
关于话剧雷雨的观后感篇二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恨纠葛,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了一场悲天恸地的雷雨。这雷雨下冲刷的,是中国封建旧社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人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情仇仇,是命运之神狞笑的薄薄嘴角??一场雷雨,一场梦。梦醒之后,一切成空。
《雷雨》集中的表现出两个家庭和他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发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剧中的人物不多,但作家对主要人物形象都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作了深刻的心理描,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每一个人物都显示了他的作为社会人的丰富内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运激动着人们的心弦。
《雷雨》中,最吸引我的是繁漪这个角色。繁漪不是个平凡的人,她有着多重身份,她是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人,她接受了封建礼教,也勇于反抗封建礼教,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还根深蒂固,她又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彻底的反抗,所以她就在接受和反抗的痛苦中苦苦挣扎,特别在“吃药”和处理与周萍的爱恨关系上。
繁漪是忧郁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绝望,她时常抑制着自己。她文弱,明慧,对诗文有一定的爱好,但也有一贯的热情和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这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像火一样热烈,恨起人来又像火一样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静的,就像秋天的落叶轻轻落在你身旁。
我觉得用水来形容繁漪最合适不过了,繁漪,柔弱又坚强,像水一样,水至柔,柔肠百结,但也可水滴石穿;繁漪又是孤独的,虽然水滴石穿,可水穿后就无所谓水,因为水已没有了依靠;繁漪是可悲的,水执著得用一生来敲打石,可力尽了终生,也只能穿出一线小洞,最终也无力改变石;繁漪是可怜的,因为冰冷的水永远不会给繁漪带来爱的温暖;繁漪还是悲壮的,水滴石后即粉身碎骨,又如繁漪终究要凤凰涅磐。
繁漪既不是一个合格的太太,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更不是一个合格的“后母”, 甚至不是个让男人省心的情妇。一个女人所有可能扮演的种种角色她都没有能胜任。但她是一个真实的女人,她要的、她爱的、她恨的都呐喊出来,她的压抑和爆发都是真实的,她敢于直指现实,敢于痛斥作孽的冤家,敢于赤裸裸的剖白自己,也不惜割伤对方。
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感谢曹禺先生,他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真实的女人形象;感谢繁漪,她成就了《雷雨》,一部真实深刻的戏剧,一部无愧于人物塑造的文学巨著,一部写满了人性的成功作品。
关于话剧雷雨的观后感篇三
说到话剧我就会不自觉的想起不久之前才看过的《雷雨》,它可以说是中国话剧史上不落的太阳。其中跌宕起伏的剧情,人物性格的完美刻画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映无一不让我拍案叫绝。同时,它也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悲剧,其中的骨肉分离却以仇人的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迸发了爱情的火花,对伦理纲常的悖逆,对人情冷暖的无视却又让我悲到无从流泪。
《雷雨》讲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剧中纠缠着周朴园与繁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三对主要矛盾,最后悲剧爆发在一场倾盆的大雨之中。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了花园,碰到了漏电的电线而死。而周冲为了救他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两个妇人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悲剧的结局反映了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摧残与虐杀,痛斥了资本家的虚伪与凶残,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一个国家的悲剧。
在这个剧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周冲,他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冲动、热情、天真善良、富于幻想,生性浪漫,对爱情憧憬,对未来也充满了热情。然而在他明亮的眼睛中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上的波涛汹涌。他看上去只是一个孩子,没有周萍的成熟,没有周朴园的罪恶,有的只是他在这个年纪该有的思想,憨厚,甚至在知道四凤已心有所属之后,也没像繁漪那样妒火中烧,依旧对四凤一心一意,在四凤冲出去之后,他义无反顾的去救她,致使自己落了个触电而亡的结局。在当时如此污浊的社会环境中,他就如傲立的青莲,然而他的优点也是也是他致命的弱点,从认识到父亲的权威笼罩到大海的鸿沟,再到母亲撕裂的面具既而爱的人又不是真正的伴侣,接踵而来的失望把这个干净的灵魂逼至了绝境,一种幻灭的悲哀占据了他年轻的心,所有的一切最终埋葬了这个圣洁的灵魂,他最终也没有冲破这个丑恶的世界。
与此同时,周朴园是这个剧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他是那个年代中最典型的标本,在人类无节制的欲望中,他的本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他是一个残酷的资本家,为了私吞工人的工钱不惜放水淹死修江桥的三千小工,他的双手沾满了贫苦劳动者的鲜血和泪水。在矿上,他是盘剥镇压工人的吸血鬼,对工厂实行封建把头式的管理,欺压鱼肉工人。他也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思想的控制欲极强的家长,在家庭中他是封建“老爷”,独断专权,他极力控制自己的妻儿,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的自由。他还是一个自私伪善的人。表面怀旧,把家具都按侍萍“生前”的样子排列,但当她真的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恐惧了,害怕有损他的利益。他似乎很疼爱自己的妻子,给他请医生来看病,实际上从不愿意理解她,爱她。总之,无论是对待工人,还是对待情人、妻子还是子女,他的一切皆为了他自己。
《雷雨》里的人物的命运是黑暗的,他们对命运没有一丝丝的反抗就已经被征服了。假如四凤和周冲没有死,也许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周萍假如再冷静一些,也许就不会自杀,两位母亲也就不会因此而疯掉。它描述的不在是一个故事,它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的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爱能穿越这无限修长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的达到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我们就要想想我们的人生该去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在我们通向自己所努力想要达到的目标的过程中,总会历经坎坷,历尽艰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抱怨,也许想要放弃,但我们要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达到梦想彼岸。我们要相信自己命运应该由自己去掌握,虽然命运有时是黑暗的,但在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命运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对命运低头,而命运中的黑暗就犹如剧场的幕一样,我们知道会有闭幕的时候,当我们在黑暗中等待时,我们应该清楚,在瞬间漆黑之后会有更精彩的剧目。而不应该让黑暗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于心灵。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相信风雨之后就会有彩虹,梦想就在前方。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话剧雷雨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