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们一点自由----(观央视《今日说法》)

时间:2018-09-01 编辑:多美文
眼前这个不多言语秀秀气气的女孩,自小练习钢琴并已通过了较高级别的专业考级,在学校里每次考试都是数一数二。按通行的评价体系,无论在家人、亲友还是在老师、同学们的眼中她都算得是优秀的学生了。然而,这个才读初二孩子却有着抑郁症的倾向!尽管成绩优异,校园中她却落落寡欢不肯与人交流,在家中更是如此。
 
   镜头来自央视《今日说法》节目。节目现场中,与她坐在一起的是个落落大方非常阳光的女孩。而她,低着头,妈妈给做的面具遮住了她大半个脸庞(怕是妈妈不愿在电视上暴露孩子的身份),双手焦躁不安地揉捏着桌上的纸杯。两个都正处于花季的女孩,却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
    我的心情在这样的镜头前沉重了起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无法不随节目一起关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到底缺少了什么,使得孩子你尽管优秀却无法令自己快乐得起来?
我们来听听爸爸妈妈的声音:
  “为了女儿能高人一等,从她小时候起我们就督促她练钢琴。”
  “我们尽可能的关心她,照顾她,不让她受一点儿苦,好让她一心一意的学习。”
  “这孩子!我们真的搞不懂,样样都挺好的,她到底缺什么,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 …
再听听女儿的声音:
  “他们经常把我带出去,跟人家说我这个好那个好,就像是在拿我炫耀。”
  “我一点儿自己的时间都没有,被管得死死的,在家里只许学习。”
  “同学聚会时,他们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让我去。”
  … …
  这样的孩子决不是一个两个。在我们的中国家庭中,不知有多少父母们在纳闷,甚至还在委屈着:我为你提供了那么好的条件,你还不知足,你到底缺什么呢?
  那么我们与国外同龄的孩子对比一下。
  这是在一场报告中,一位在国外讲学归来的教授带回来的一组照片:画面上,日本某学校的孩子们一组一组的,或带着工具在校园的池塘边捉出小鱼带回教室研究,或使着小锄头在校园角落里、花坛中挖出土壤小动物来琢磨… …孩子们的表情好奇而专注。教授特意给大家看了一张一群学生的照片,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只是照片上的一群孩子开怀大笑着,然而教授感慨到: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因为画面上所有的孩子都笑得那么的开心,笑得那么的畅快,这是我在国内深入了许多中小学校都不曾看到过的。此外,他们的学生大多每天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当时,看着那一群群朝气蓬勃的日本孩子的画面,我的心在痛啊!这个民族——这个我无限仇恨的曾经侵略过我们甚至直到今天也时刻觊觎着我们的民族,他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懂得相互之间的合作,而且感受着愉快。而我们,我们的孩子呢?我们的孩子缺少什么?从刚才那个女孩的语言中我们明显能感觉到她强烈的心声,她缺少自由!行动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而这正是当今我们众多的中国家庭和学校最缺少也最难能可贵的。在学校只有可怜的每周两节体育课和一两节短短的活动课;而到了家里,大部分“被父母无限关爱着的孩子”都是很难有多少时间去玩耍的。正是因为缺少锻炼缺少自主缺少动手的机会,许多孩子体格太弱,君不闻关于军训场上学生晕倒担架急救的报道年年不断?不仅体能上,不少孩子精神上也或多或少被压抑着,他们有多少属于自己的由衷的真正的快乐?世界基础教育学有这样的规律:如果一个孩子每天体育活动少于一小时,三年后身体必有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每天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于一小时,三年后心理必会有问题。(应该不包括吃饭、如厕的时间吧)
  然而,我们中国的家长和学校无奈啊!
  家长们无奈:要让孩子出人头地,要保证他日后考上好的大学,不学怎么行?
  学校无奈:不出成绩怎么向家长向社会交待?不出成绩怎么保住学校的声誉和生源?
  于是便压抑了孩子的自我,于是便无法顾及孩子的什么可持续发展,于是一批一批的孩子,在家长和学校的逼迫下,在所谓的竞争在升学、高考的重压下,被禁锢了自由——行动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而我们还在纳闷还在埋怨: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缺乏创造力,缺乏想像,缺乏自信力,不愿或不会与他人合作… …甚至我自己也曾在一篇教育随感中悲愤不已的谴责并思索着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为什么他们中的一批人对父母、老师的辛劳与关爱不屑一顾,认为是应得的不必言谢的,实际上答案不就在此吗?他们不能充分游戏、互动,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权利被剥夺,他们被禁锢了行动和心灵的自由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然而,我国现有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体制、观念不可能顷刻间彻底的被替换。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既不会被体制所淘汰又能够尽可能的快乐一点学习和生活呢?如何让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的孩子少一些,再少一些,甚至没有呢?
  还孩子们一点自由吧,让他们行动和心灵多一点自由和自我。做家长的,孩子们在学校够受的了,尤其是住校生,就给一两个小时让他放松放松跟邻居大哥侃一侃足球比试比试兵乓吧。学校的老师们,修整一下原先的规定吧,多几节活动课少几节自修课多给点时间让孩子们动一动;把闲书的范围放宽一点再多给点专门的时间读一读,不要让孩子们在最渴望知识的年龄里只为考试读那几本教科书教辅书吧,难道少了这些时间就考不上大学了?少了这点时间孩子就会失去大人们所谓的美好未来了?
  是的,我们有太多的无奈,然而尽管有太多的无奈,但每一个家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了改善我们目前不合理的家庭、学校教育体制我们至少可以做一点、再多做一点,不是吗?
本文已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