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历史上谁是当太子当的最稳的一个,恐怕就是朱标了。朱标作为朱元璋定下来的太子,如果不是因为他早死,明朝是怎么也轮不到朱棣来当皇帝的,不仅是朱棣,朱元璋其他的儿子们都没有任何希望。但是历史上哪个皇子从来没有当皇帝的念头呢,还真的是不多,可为什么当朱标还活着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人会想要来跟他争夺太子之位?朱标的太子位为什么可以如此的安稳呢?
1.为何没人跟朱标争夺太子
朱标,朱元璋的嫡长子,在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时,就把年仅10岁的朱标立为世子,即朱标就是自己的继承人。1368年朱元璋称帝,刚刚年满14岁的朱标就被立为太子。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立朱标为太子呢?
原因很简单,朱元璋虽然没有上过什么学,但是老朱却是一个十分爱好学习的人。在从军起义的过程中,每日自己读书练字,并让自己的谋士给自己补课,以此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然而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在于,朱元璋对于古代伦理的尊重和执拗,他遵从从周朝时期就流传下来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制度,自己不会违反,并要求自己的祖孙后代都要遵守。就连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时,也要把自己说成是马皇后的儿子,以说明自己继位是名正言顺的。
那么朱标是谁呢?朱标就是自己的嫡长子,是朱元璋的发妻,四大贤后的马皇后所生。
当然朱元璋之所以喜欢朱标也有马皇后的因素,正所谓爱屋及乌嘛,马皇后从很早就陪着朱元璋,始终呵护着,她可是朱元璋心爱的女人。
那只有这一个原因使得自己的其他25个儿子,都没有人争夺太子之位的机会了吗?
朱标在十三岁的时候就被朱元璋带在身边,请了名臣宋濂等人为他传授文学经典,又有徐达等武将传授兵法要诀,朱标渐渐成长为一个宽厚仁慈的人,几乎所有的文臣武将都渐渐聚拢在朱标身边,认定他日后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君王,也就是说朱标得到了“人望”。
另外朱标在对待其他弟弟时也极为友爱,包括燕王朱棣在内的多个诸侯王,曾经犯错要被朱元璋惩处的时候,由于有了朱标的求情才得以幸免于难,所以众多的诸侯王对于朱标也极为信服。
也就是说朱标作为皇太子,得到了皇帝朱元璋、文臣武将、皇室宗亲等等势力的支持,他的地位其实是坚不可摧的,若是朱标成功继位,想要削除朱棣等诸侯的兵权,那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可惜天不假年,朱标于37岁壮年去世。
总之,明朝朱标太子之路是十分顺畅的,没有任何的挫折,唯一遗憾的就是朱标英年早逝,没有等到承继大统的一天。
2.朱标
朱标(公元1355年10月10日—公元1392年5月17日),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长子(也是嫡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朱标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
朱标从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抑郁而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太子。弘光元年(1644年)朱由崧复称其孝康皇帝,《明史》亦称孝康皇帝。
3.死因争议
根据清朝张廷玉奉命编撰的《明史·第115卷》记载,正值壮年的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时患病去世,未即皇位。至于是什么病没有具体说明,只有寥寥几笔,说是风寒,就把这个温文儒雅、敦厚善良的皇太子淹没在历史尘埃中。但是根据明末清初傅维麟撰写的《明书》记载,朱标早逝是因为和朱元璋发生争吵,精神压力过大,郁闷而致。这和明朝何乔远撰写的《名山藏》中写的朱标的死因雷同,不过,这两种解释似乎都难以让人信服。即便是《名山藏》是在《明史》之前,何乔远为人也刚直不阿,但是他是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进士,崇祯年间的工部右侍郎,在记载上多少会考虑到天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