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嗜佛成风,朱棣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开始大力宣扬儒家思想,并且扶持武当道教。朱棣利用科举和修书来拉拢全国的知识分子,然后整顿和限制佛教,当然古代帝王对于佛教基本都没什么好感,朱棣的一番操作也被后朝所沿用,其做法影响深远。此后各地大修武当山宫观,武当道教慢慢成了一股潮流,这在道教史上也算一起重要事件。当然朱棣这么做的真正原因,也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
(一)朱棣其人
《大明风华》绝对权利领导人,明成祖朱棣,男,汉族,生于公元1360年5月2日逝于公元1424年8月12日,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大明王朝当家人。
公元1402年至公元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后人称其为永乐大帝。公元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早起被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期间的主要功绩有:改革机构,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重视历史传承命人编修《永乐大典》,朱棣还重视水上运输,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现在的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
(二)《大明风华》中,朱棣信奉佛教与正史记载不符?
众所周知,朱棣的老爹,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起义之前在寺庙中当和尚,所以大明王朝对待佛教很是尊重,在《大明风华》中,朱棣在篡位后常常做恶梦,梦见老爹朱元璋手持大砍刀向自己砍来。
不得解脱之际,将高僧召见进贡,高僧淡定的手盘佛珠,告诫朱棣,朱家将来内部还会有杀戮,朱棣不久召见三子一孙进宫,让他们歃血为誓永不得迫害同族。由剧中也可见,大明皇帝对待佛教高僧的话,极度重视。
各位看官,那么问题来了。因为根据正史记载,咱们的永乐大帝对道教独有情钟。
(三)朱棣为何热衷于道教?
朱棣起兵成功后,迅速迁都北京后朱棣仿照南京都城,修建北京皇宫,而在完成北京皇宫的建设以后,朱棣让参与建设的三十万军民、工匠去南方,在一座山上开始建设宗教上的皇宫。
那么,咱们的朱棣大帝为啥要跑到武当去修建筑呢?这里既不是兵家必争之地,也不是权力中心。
这一切还得从他造反开始说起,建文帝削藩之时,朱棣兵力不足,在军队实力方面,那是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他都一步一步化险为夷。
比如,在和建文帝对战的过程中,白沟河之战,虽然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那是正值冬天,白沟河的水面结满了硬冰,以至于人走过去,冰都不会裂,而此时朱棣的将士刚从冰上面过去,明朝建文帝的追兵随后而至,但是此时冰面开始解冻,明朝建文帝的追兵全部落入水中。
而此战的结果却是打了将近大半天,不分胜负,此时瞬间乌云翻滚,飞沙走石,卷起来的沙尘暴直接扑向建文帝的将士们,于是乎建文帝的军队大败而归,而朱棣大获全胜而完结。
这本来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朱棣赢的可能几乎为零。
而由于当时明朝民间和道教都迷信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许多将士将其解释为有神灵的帮助,正好,朱棣本来就是造反,若能借助神来笼络民心,岂不是更好。
正巧,民间信奉真武是当时的北方之神,即是北方玄帝,是战神的化身,正好朱棣起兵造反在北方,于是借助自己是真武大帝,来借此为自己造反开脱,把发生的种种巧合,甚至是胡乱捏造的都大肆宣扬这是北方真武大帝的保佑,借助君权神授的思想,宣告自己的正统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由于这是道教的神,于是朱棣大肆扶持道教,于是才开始大规模修建武当山,按照修建北京皇宫的规格,修建武当山,由于建筑物都在山上,所以修建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毕竟是由朱棣的亲自主持,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其浩大的工程,一丝不苟的工艺,这不仅是中国古代规划、设计、建筑的典范,即便是放在当代也是世界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
(四)朱棣既拜佛又奉道
那是不是《大明风华》夸大了佛教在大明皇室的地位?其实也应该不会。
历史记载,明太祖令哈立麻于灵谷寺建“普度大斋”,为太祖高皇帝、慈马皇后荐福的时候,朝中官员们想出许多“瑞应”的现象,而内阁学士胡广为此撰写成《圣孝瑞应颂》,谱成佛曲,于宫中歌舞,朱棣还命画师绘制了《普渡明太祖长卷图》。既然其父在天下大乱之际,以僧人身份入世,创建帝国。其后人多多少少对佛教地崇敬也算是个心理寄托。
看剧品历史,追剧享娱乐。各位看官,咱们今天的网剧讨论到此结束。悠悠数月,无尽风华。弹指刹那间,故事就在发生着。愿各位看官,在自己的时代和岁月里绽放属于自己的绝代风华。
【作者简介】孔祥举,男 , 90后文学爱好者,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宁阳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英雄故事创作人,山东省宁阳县基层干部。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典籍,民间英雄故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