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东坡传》中,有一段提到王安石吃饭的趣闻。
王安石的朋友请他吃了一次饭,王安石吃光了一盘鹿肉丝。
朋友告诉王安石的太太,说知道王安石喜欢吃鹿肉丝。
他太太很惊奇,说自己跟他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来不知道他喜欢吃鹿肉丝这件事,便问王安石的朋友,他是怎么知道王安石喜欢吃鹿肉丝的。
朋友说,吃饭的时候,饭桌上别的菜他都没动,独独把一盘鹿肉丝都吃光了。
他太太于是说,下一次在吃饭的时候,你不要把鹿肉丝放在他面前,把别的菜放在他的面前。
下一次,朋友把别的菜放在王安石面前,一顿饭下来,他只吃面前的那盘菜,而竟然不知道桌上还有鹿肉丝这盘菜。
在《苏东坡传》中,作者引用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苏东坡的政敌王安石有哪些怪癖,还提到王安石邋遢,不讲究,沽名钓誉等等。
作为这篇文章,不讨论苏东坡和王安石谁对谁错,而是单纯从吃饭这件事上来看王安石,吃饭对他来说只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事情,吃什么无所谓,吃好吃坏无所谓,而他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的大事上,在大事上从不马虎。
我们知道的王安石,有“王安石变法”,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做的那些事和获得的称号,恐怕不是沽名钓誉所能得来的,而是真正用心去做,以至于别的小事都可以忽略。
2
去年,单位新调来一个同事。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另一个同事说:“一看这个人就是一个高度自律和负责的人。”
我很好奇,忙问怎么看出来的。
他说:“看他吃饭就知道了。”
“看他吃饭?”我半信半疑的看了人家一会儿,也没看出什么来。
同事笑着说:“虽然他刚来,我们对他不是很熟悉,但从他吃饭可以看出他的状态。”
他继续说:“你发现没有,他吃的比你还少?”
“是比我少,那能说明什么?”
“你是个女同志,他是个男同志,他吃的比你还少,另外,你发现还有比你吃的少的男同志吗?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他确实饭量小,二是他有意控制。”
“我发现他并不是天生饭量小,而是控制的好,不管食堂做的什么饭,他每顿的饭量都差不多,而不会像我们好吃的就多吃点,不好吃的就少吃点。
你再看他的身材,比一般的同龄人要好的多,这大概与他控制吃饭有关。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应该也是一个比较自律的人。”
对同事的这套“吃饭理论”,我当时并不完全赞同,觉得仅凭几顿饭看一个人,未免太偏颇。
后来,我发现,那个同事说的是对的。新来的这个同事确实如他所说,在工作中是一个非常自律和负责的人。
吃饭虽是小事,却能看出很多东西。
3
朋友生完二胎之后胖了一大圈,整天嚷嚷着要减肥。
我们说减肥要看行动,光说不行。
她说,会让大家看到效果的。
上次几个女人一块吃饭,大家说好要大吃一顿。一顿饭下来,除了几个青菜和餐后水果,她别的几乎没动,饮料也没喝。
我们说这不像她的风格,以往那些肉啊、鱼啊是她最喜欢吃的,简直来者不拒。
“难道你不饿,还是口味变了?”
“能不饿吗,口味也没变,只是说了要减肥,就得管住自己的嘴,不光鱼肉戒了,连水果也不能多吃,只要保证每天基本的营养和能量供给。”
两个月过去,她减掉了10多斤,整个人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
她说,除了管住嘴,还要迈开腿,每天走上十多公里是正常的事。
其实,从那次吃饭之后我们就知道她能减下体重来,一个爱吃的人连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都能控制住,她有什么控制不了的呢。
4
吃饭,是每个人每天离不开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顿不吃还饿的慌。
有的人爱吃,毕生愿望是品尽各地美食;
有的人挑吃,有的吃,有的不吃;
有的人无所谓吃,只要维持身体运转就可。
从一个人吃饭,可以看出他当前的生活状态,或自律,或节制,或向上,或消极,或享受……
在亲近的人面前吃饭,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状态,这个时候,他不掩饰,不隐藏,把自己最真实的状态暴露出来。
如果一个人吃饭非常节制,他可能是一个自律的人;
如果一个人吃饭暴饮暴食,他可能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不高的人;
如果一个人吃饭不挑剔,他可能是一个性格随和的人;
如果一个人吃饭非常挑剔,他可能是一个不易接触的人;
如果一个人非常讲究吃,他可能是一个要求比较高的人……
当然了,仅凭吃饭并不能完全评价一个人,只是对一个人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还需要深入的交往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