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班主任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1-08-15整理:阅读:
代丽宅,女,1973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1996年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战斗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时刻牢记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按时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出色地完成了学校和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生涯中,其间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创造力。因为我们是一群与心灵打交道的人,面对的是充满创造力的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的班级工作也更要与时俱进、富有创造性。14年来我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勤奋工作着,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及领导的一致好评。14年的班主任生涯,让我深深地懂得:一名成功的班主任,要能与学生“同学”,与学生一起成长。
一、爱心感染,无私奉献。
爱是信任的基础和前提,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师生间有了爱,班级的一切工作都能有序进行。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心是具体的,是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我家住校外,需要1个半小时才能到校,几年来,寒来暑往、雨雪风霜,我总是5:30起床,最早来到学校,每天早晨坚持和学生上早自习。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清洁卫生落到实处没有,寝室内务整理好了没有,问问同学的吃饭、穿衣、学习用品等等,看起来很平常,其实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日常工作,也是一个班主任爱心和耐心的具体体现。我细致的了解了班上40多名学生的基本情况,“留守学生”、“单亲学生”、我了如指掌,努力用爱心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班主任,生活在学生中间,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与学生倾心交流最多,深知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我在平时喜欢与学生拉家常,如:“你在家最喜欢做什么?”,“天气冷了,你多穿衣服了吗?”,“最近进步很大,请继续努力!”与学生交谈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我发自内心朋友式的友情、家人般的关爱,从而搭起了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遇到问题,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引导。
特别是我们是寄宿学校,班上特殊群体学生比较多,他们缺少父母的关怀和教育,我平时更是注重与他们谈心,分享他们进步的喜悦,消除他们遇到挫折的忧伤,积极树立他们的信心,为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学生某某是个单亲,跟着爸爸生活,因而感到自卑,为了能使她树立自信,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我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她、鼓励她,让她坐好座位,有意引导同学们和她交谈,多给机会让她把美术的特长表现出来,渐渐的她变得很自信,还考上了重点高中。还有两个学生,是从其它学校中途转到我班上,据了解他们以前经常不完成作业,不学习,我无数次的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想法。面对他们我不问过去,只看现在,给他们创造改变的条件。后来他们的家长都说孩子简直变了个人,懂事了,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了,另一个还当上了体育委员。我想,也许他们是被我一视同仁的爱心感染了,被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也许是我真正的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好比钥匙伸进了锁里。在我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健康,还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关心他们怎样做人。
二、依法治班,阳光操作。
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班级管理中更是要强化“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因为当代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意识中,他们的需要就是“法律”,特别是初中生,跟以前的学生比,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思想更开放,行动更洒脱。班级是个“小社会”,班主任个人的意志代表不了每一个学生的意志,也左右不了每个学生的意志和行为,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制定班级规范。因为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实行全员参与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凸现,个体的积极性和素质才能得到提高;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因此,要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只有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班级规范的制定由全班同学参与,围绕“班风正、学风浓、环境洁、校有名”的奋斗目标,由班级干部汇集、整理、归类学生意见,形成初稿,我提出修改建议,分发给每个学生并充分展开讨论、最终制定出“班级管理规范”。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如卫生组——负责教室及卫生区的清洁工作,检查个人卫生;课间纪律组——负责课间纪律的检查,协助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还有体育锻炼组,学习组等。各管理小组建立后,各组的岗位责任明确,并由组长负责。组长是一周一轮,负责记载好当天检查的情况。班级管理还采用了“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操作方式,学生每周的纪律、行为、学习等方面都要结合班级规范折算成分数公布。班干部的选拔、优秀学生的评比、新团员的确定、重大活动的参与等都以此结果为依据,这样选出的优秀和先进必然具有榜样作用,也能让同学心服口服。通过在几届学生中实施效果看,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互相监督的能力明显提高,为班级、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得以形成。
三、开展活动,升华情感。
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班级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我根据班级管理目标,指导学生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去集思广益,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的年龄特点的主题活动。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我班在室内坚持用好班团和夕会,经常开展朗诵、演讲、新闻交流、小品表演、辨论赛、百科知识等竞赛活动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室外尽可能开展一些集体项目,如篮球、小组竞赛、双人三足跑、与其它班级进行的拔河等,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竞争欲。在班级活动中,我总是与学生一起参与其中,既增强了自己的亲和力,又用自己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就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这时也不甘落后。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谆谆地告诫我们:“只要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现实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能学会的东西。”,比赛中我带过班级获得了许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