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门女将,这些人物经常活跃在各种戏曲当中,有很多戏曲中都有她们的形象和故事,而她们的故事经过演绎,也基本上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不过,因为在这些故事当中,也有出现过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所以可能会被人认为是真实的故事,那么,杨门女将在历史上真的是确有其人的吗?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杨门女将?
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可以说男性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着“战争让女人走开”这种说法。但就在一片金戈铁马之中,有一支巾帼红颜格外引人注目,甚至成为女英雄的代称,她们就是“杨门女将”。
一直以来以穆桂英、佘太君为代表的杨门女将都活跃在中国的各种艺术形式中,戏剧有、话剧有、电影有、电视剧有,所以让很多人确信历史上确实有过这样一支娘子军,保家卫国,驰骋沙场。但是有人也会心存疑惑,杨门女将真的存在吗?为什么不见于传统史料之中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拨开层层迷雾,随宋词君一起来了解历史上真正的杨门女将吧。
北宋时期,广西侬智高叛乱,宋朝派狄青出征平定,双方在昆仑关、归仁铺大战,侬智高不敌,最终被平定。 这次战斗中是确实是有女将的,而且女将也是隶属于宋朝军队,这是有史可查的。据《宋史·狄青传》和《宋史·蛮夷传》中记载:狄青平侬智高,“颇得蕃落骑兵之力,中间当有征自播州者。”播州(今遵义)杨氏,是播州的世袭土官姓氏,而且杨氏收复播州,就修建了一座专门养马的城池,组建了一支骑兵部队。
狄青借助杨氏的力量,平定了侬智高叛乱,可以知道杨氏派了一名女将出征。这名女将英勇善战,帮助狄青在昆仑关大败侬智高,所以宋代著名画家黄宗道专门为该女将画了一幅《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图画中女将身着将军服,披坚执锐,佩剑持弓,飒爽英姿。在戏剧中,穆桂英的功绩中,平南打败侬智高是其一大功。当然历史上平南打败侬智高叛乱的女将并不叫穆桂英,而是另有其人。但这名女将确实可以看作是杨门女将的历史原型。
也行有人会有疑问,宋代程朱理学盛行,相比民风开放的大唐盛世,女子从服饰、伦理等各方面都受到很大束缚。甚至一项对女子身心极大摧残的行为—裹小脚,也是自宋代开始。所以有人会指出,一旦裹了小脚,走路都成问题,怎么可能骑马打仗?可见杨门女将是编的。裹脚的确实兴起源于宋代程朱理学,限制女子的自由行动从而限制女性的自由意志,从根本上确立男权主义社会。
但是宋朝只是兴起,裹脚的正式确立源自于明朝,强大的国家机器将人丁与土地绑定,最甚者张居正“一条鞭法”,为了税收的可控,劳动力的流动被严格限制。同时,控制女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男性社会议题,女性地位严重下降。裹脚的兴盛其实是在清朝。满人入关,一统天下,旗人女子不裹小脚,同样统治过中国的蒙古人也不裹小脚,藏人、回人都不裹脚。汉人士大夫将汉人女子裹脚异化为一种民族象征,成为整个满清汉人女子基本裹脚的理论依据。满人推行政策“留发不留头”,汉人便将女人的脚裹起来。将自己可笑自尊建立在对女性的摧残之上。但是宋朝除了一些达官贵人,大部分女子还是不裹脚的,所以这不足以作为一项佐证。
弱宋无儿郎,巾帼赴沙场。抛却红妆换战甲,艳血染边疆。均道杨氏一门皆忠烈,谁怜满门孤寡碎心肠。丧夫失子亦不悔,无男扛枪女扛枪。不堕凌云志,不负美名扬。如皆堪比杨家女,靖康之耻何至尝!不管杨门女将是否真的存在,但那种坚强独立的精神和保家卫国的爱国之心,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