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作总结 > 扶贫工作总结 > 本文内容

2018年上半年正阳关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8-08-20整理:阅读:

2018年上半年正阳关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一、基本概况

    正阳关镇位于寿县县城西南30公里处,有“七十二道归正阳”、“凤城首镇”之誉,系中华名关之一。古镇有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重点建设中心镇。

全镇国土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10个村、2个社区,耕地面积6.8万亩,农业户数为1.15万户4.68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726户5209人,占总人口的11%,其中因病致贫的939户2749人,因残致贫的349户1102人,因学致贫的191户704人,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有84户149人,其他原因致贫的163户505人。2017年脱贫284户905人。目前,未脱贫户687户2100人。2018年拟脱贫人口1400人,447户,预计截止2018年底全镇贫困发生率1.46%。

 二、工作开展情况

     1、配强扶贫力量,优化双包队伍

     今年来我镇强化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明确扶贫协管领导人员职责分工,确定镇党委书记为脱贫攻坚领导组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由副镇长分管扶贫工作,同时2017年7月份新招聘了12名文化程序高、工作热情高的专职扶贫专干,他们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新招聘后,县扶贫专组织了专门的业务培训,镇扶贫办也加大对他们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开展业务培训六次,村与村之间互查互学五次,以此增强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全镇3个重点村由省致公党、县供销社、市工商联合会和县人大县建设银行驻村扶贫工作队进行包保,5个非重点村由市、县直单位包保,一般村由镇直单位进行包保。全镇12村(社区)共有省、市、县包保单位10个,镇直单位46个,参与包保的干部达到638人,各包保单位、包保人对包保工作都很重视,驻村工作队主动的想主意想办法,今年以来已慰问贫困户大米5.8万斤、食用油545壶、太空被226床,捐助资金64万元。为贫困户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2、加大政策宣传,确保各项措施到位

    今年来我镇制作180平方的大型三面翻扶贫宣传牌,绘制百余幅图文并茂的扶贫主题墙体画,在每个村部制作固定宣传栏12个,村民组固定宣传画267幅,散发到户产业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政策宣传画6000余份,制作展板18块,提高政策知晓率,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致富信心。形成了组组户户皆有宣传标语,村村有宣传特色的扶贫宣传氛围。

教育政策落地。完成 512 人次教育资助,其中学前教育阶段103人、义务教育阶段409人、2018年春季享受雨露计划的有54人。补报雨露计划15人。

    健康有保障。发放健康脱贫医疗服务证5209本,实现了351、180政策全覆盖和一站式结算:门诊2474人,住院950人次,总费用:9200572元,结算报销补偿:5121763.55元,“180”补偿2873561元。

住房有安全。2018年第一批投入资金31.8万元,完成了47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成率100%。第二批106户正在实施中。

    就业有岗位。2017年投入资金7.35万元,已完成98人的就业扶贫培训;以脱贫攻坚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模式,设立公益性岗位,从贫困户中聘用73名水体管理员、环境整治员,每位管理员月工资800元,确保了贫困户稳定脱贫。2018年新增就业232人。

    生活有兜底。对低保575户1698人、五保71户90人实行社保兜底扶贫,提高了贫困户的生活质量。

    3、做细精准识别,保证精准脱贫

    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七个不落、一个不少”的原则,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依照建档立卡识别程序,逐村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并进行了公示,又对新识别的贫困户上报县扶贫办进行比对,在两次 公示、一次比对、一次公告后,群众无异议的前提下,2017年全镇新增贫困户161户,筛查出不符合条件人员117人。经过2轮审核筛选公示,落实精准识别、精准退出。

     在春季攻势、夏季攻势、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中,镇要求各帮扶人摸清贫困户家庭详细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全镇共梳理出各类问题600条,540条已全部整改到位,60条正在整改。

    4、发展产业扶贫,实现全面覆盖

    我镇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畜禽、水产、大棚蔬菜等。2017年拟脱贫户实现产业全覆盖,带动298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致富脱贫,其中有110户享受到产业补贴。

     产业发展全覆盖。2017年我镇共获得产业扶贫项目34个1270万元,多以入股分红、务工等形式,带动了351户贫困户。建设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流转土地200亩给回乡创业老板陈成投资建设家庭农场,带动36户贫困户脱贫;董圩村大力发展皖西白鹅养殖,筹资兴建1800平方的养鹅大棚,带动3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北台村、王祠村、花门村均新建扩建烘干厂房,带动96户贫困户,并为周边群众提供烘干储存技术;红旗村大力发展瓜蒌种植,带动贫困户23 户;谭套牡丹园扩大种植规模,有5户贫困户入股受益,而且带动28户贫困户常年在园内务工;三岔村大力鼓励生猪养殖,茂才养猪厂带领20户贫困户获益;枸杞街道德云花卉扩大花卉苗木品种,引导周边群众12户共同栽花种草致富;前圩村枸杞兴农合作社有20户贫困户入股其中。

     2018年我镇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十三个,涉及金额425万元,现已成采购和建设,进入拨款程序。基础设施建设五个项目总投入184.5万元,正在积极施工中,雪灾重建项目9个,投入51万元,现已完工拨付资金。即将批复的 第二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430万元,已进入设计预算阶段。

    光伏电站助力产业。村级光伏电站在12个村(社区)已实现全覆盖,全部并网发电,每年可为12个村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以上,同时各村将光伏发电收益的60%用来带动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全年可带动贫困户609户。2018年谭套村、王祠村、花门村三贫困村在原有60kv村级光伏电站的基础上,又新建3座70kv村级光伏发电,目前已完成并网,可每年为村增加7万元以上的集体收入。

    乡村旅游融入扶贫。目前,我镇有20户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建设获得收益。

    基础设施保证脱贫。2017年全镇三个贫困村投入787万元的债务资金,修建水泥路14.68公里、水泥渠3.515公里,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出行问题。

    5、推进金融扶贫,实现更多收益

     我镇现有贫困户1726户,已评级1726户,已授信1588户,评级率100%,授信率91.9%。通过与县农商银行、县村镇银行对接,截止2018年6月底,全镇贫困户已贷款455户,1870.45万元,户贷率达38%。

     贷款主要以 “小额贷款+自助发展产业”的造血模式,帮助贫困户走上一条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脱贫致富之路。

、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年度目标,坚持问题为导向,立行立改,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一是做好“一户一档”工作。针对全镇1726户,5209人的贫困人口,做到户级基础信息资料完整,识别精准,进入退出程序完善,因户施策的成效明显, 严格按照县扶贫办下发的14项目录精细化归档,做到“一本清账”。

     二是做好2018-2020年项目库建设工作。对2018年到2020年村级项目谋划做好参谋,合理规划,做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双基建设”一个不落。对于在建项目做到程序规范、成效显著。

      三是做好“精准核查”工作。抽调包村点长、扶贫专干对于薄弱村开展全覆盖式核查,提升全镇扶贫工作水平,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为我镇2018年第三方验收评估工作以及助力2018县“摘帽”打下坚定基础。

 

                                                                                                                    正阳关镇扶贫工作站                              

                                                                                                                      2018年6月25日

欢迎分享转载→ 2018年上半年正阳关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用户评论

网站地图 - 辞职报告- 职场指南 - 实习总结 - 实习周记 - 实习鉴定- - 个人总结 - 主持词 - 工作计划